藍色彗星 – 煥新版 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開箱分享 By 吉他腳 GuitarFeet

藍色彗星 – 煥新版 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開箱分享 By 吉他腳 GuitarFeet

清爽、加速、科技三拍子,一台大腳不心疼、繳稅季靜悄悄的電動房車

作為一個老特Model 3的多年車主,這次有幸陪著藍色控老友迎接他的新玩具:煥新版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,老實說蠻意外他這麼快就將個人放風使用的車從油轉電,放眼過去的藍色大軍,感覺應該離入電坑還有一段時間才是,老實說蠻意外的,不過這也多少說明了他對Tesla有一定程度的信心,即便是試試水溫也是一個變相的肯定。

後來詢問老友得知,更換電車的起因是RS3太少開了,內心過意不去,若是電車,放著生灰塵長青苔也不會有什麼內心的小劇場,好處是不用費心照顧,性能部分至少在加速這一塊還是能符合期待、長途有完整level 2也比較輕鬆,至於省不省錢倒不是重點,畢竟總花費還是要算進最終脫手的折舊才準確。



聽起來老友已經完全摸透電動車存在的價值與任務,把它看作省事的代步工具就對了,再體驗一下大拜拜交車,恭喜出新手村!

外觀:氣氛以上、張揚未滿,專屬套件上身




煥新版 Model 3 的造型改款幅度頗大,尤其P版更為明顯,專屬的前後保桿上身,其中前保桿兩側採銳利的導流切角,兩側進氣口則是功能與視覺兼具的設計,這一代改Performance look的門檻較過去高上一截。


全新20吋輪框降低節能比例,綴以紅色卡鉗,造型與材質處理頗有性能味,整體來說更能一眼分辨這就是Performance版

性能:快還要更快,只怕沒地方可以踩



460hp、0–100km/h 3.1秒、雙馬達四驅,可調前後馬達輸出比例,電車的加速邏輯不再是線性漸快,而是直覺猛暴的輸出。實際體驗瘋速模式,就像被座椅狠狠吸住不放,正常人絕對會感到不適,重力與速度交錯的瞬間會讓人忘記這其實是一台四門房車。

煥新版Performance不再只有直線,懸吊經過重新調校,與車身剛性搭配得宜,更接近歐系車操控感的沉穩與回饋。這部分已聽聞許多車主提過,行路質感大躍進。通俗來形容就是討喜的Q韌感。老友也明白表示操控感要滿足性能迷還是有一段路要走,但至少已對得起價格。

內裝:科技極簡不至於冷漠






進到車內,Tesla一貫的五蘊皆空(?!)設計仍是主調,在材質與細節質感上明顯躍進。中控改採新式織布與碳纖維飾板組合,方向盤換成了多功能運動化樣式。螢幕智慧換檔、非傳統撥桿式雨刷仍需時間適應。

賽車椅是內裝升級的重點之一,讓人憶起AMG的那組經典之作,包覆性、泡棉密度與腿部支撐感都提升,長途乘坐也不易疲勞,通風加熱座椅在台灣真的非常實用,無疑是一大賣點。

音響表現是Tesla的強項,行駛狀態下播放爵士或人聲細膩的音樂,也能保留足夠的細節與層次。
後座乘客則可透過中控後方新增的8吋螢幕調整空調與播放影片,在實用與娛樂間取得平衡。
這代明顯補足了先前硬體上的不足,誠意堪稱到位。

實用性與續航:夠猛爆也要能走得夠遠

雖主打性能,但P版的續航表現仍在水準之上。WLTP 568公里,一般通勤、長途出遊絕對綽綽有餘。

CCS2規格除了特斯拉多到滿出來的超充站外,也有眾多第三方可選擇,要注意的是現在CCS2反而比CCS1更需要排隊,拜n7與自家大軍所賜。

理性分析之餘,仍有感性存在的空間

在電動車已逐漸從新奇走向日常的時代,越來越多車主能在能源特性之間理性地各取所需,而不是二分法非我族類皆敵對,其實效能與實用不必對立,科技與駕馭可以並存。多的是平日電車打雜,周末油車取樂的車主,你的日常是開台手排經典老車大家完全尊重,但也不要去苛責他人選擇用更輕鬆的方式生活。

Model 3 Performance絕對不是一台能讓你每天熱血沸騰、感到人生無憾的車,而是能陪著你、想快就踩不心疼、想靜就隨意停著吹冷氣看影片的代步夥伴。

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”

這句話來形容電動車再適合不過
也希望老友入電門後能盡快習慣全新的生活模式。









同場加映Macan Electric






一次把兩位老友拉來淋雨真是不好意思!





以上簡易分享,感謝耐心閱讀至此的朋友們

謝謝指教